•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纯正迈初】基于视频分析的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记《以科学评价促进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第六场课题研究推进会

浏览数量:28     作者: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二十九中分校)     发布时间: 2024-01-05      来源:本站

       夯实课题,笃行致远。为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构建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观察科学评价体系,学校教科室在二楼会议室和一楼报告厅举办主题为“基于视频分析的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以科学评价促进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第六场课题研究推进会。会议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姚继军教授作专家指导,迈皋桥初级中学梁晓燕校长、张晓新书记、饶赛华副校长、戴守慧副校长、杨连红副校长、冒霞晖副校长、校办陆茜主任、于越男主任、周航宇副主任、各学科组长、教科室人员、课题组骨干成员、学校无课及有需求的老师全程参会。

       梁校长代表学校对姚教授及其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梁校指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建构基于科学评价的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课题组依据前期调研和理论分析,初步确定职初教师评价量表的维度与指标,邀请专家们进行效度检验,希望在进一步的讨论和指导中,对指标进行优化和权重,编制职初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工具,收集试测数据,完成信度效度检验研究,完成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测评体系搭建。

       姚教授面对授课教师和各学科组长,细致点评了之前我校提交的课堂教学录像,以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主导研发的“高品质课堂智能诊断分析报告”为分析框架,从教师讲授、师生互动、个人任务和小组活动四大类分解整堂课的教学互动情况。采用了RT-CH课堂类型划分理论,利用课堂量化数据实现课堂的定性类型判定。这些均能够获取关于教学活动展开进程的直接、详细、全面的数据,揭示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真实的参与和互动情况,从而打开课堂“黑箱”。

       在全体教师的培育中,姚教授提出,教育的使命,是培养无可替代的“人”,结合各国各城市的具体数据统计证明培养社会情感力的重要性。而既往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从“教书匠”走向“启智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视频分析法正是对传统课堂评价的改进,其教学过程的编码和分析帮助教育者理解教学九事件和四分类法的基本情况描述。最终借助成长型思维成为走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话术”。

       漫漫科研路,昭昭求索心。老师们将借助分析量表中发现自己课堂教学的改进点,优化教学行为,增加师生互动,并与南京市发布的课堂评价维度相结合,引导各学科更有针对性地展开自己的校本教研,从中发现新的突破点。

Copyright 2019 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分校)版权所有 
crop_15578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822号  苏ICP备19065248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