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53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9-07-23 来源:本站
7月23到25日,盛夏酷暑,大地焦灼,校本培训却让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第29中学分校)教师干涸的心田得到了汩汩清泉的润泽。
本次培训,学校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绍泽斌博士、原南京市教研室杨昭主任、江苏省英语学科特级教师徐险峰三位重量级专家,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朱敏龙副校长、南京市优秀班主任王宏、南京市第一中学学工处高凯三位一线教育教学专家。六位专家从校园文化、核心素养、课堂管理、教学设计、班主任工作、社团建设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研究或实践的成果,为这所新建校传经送宝,激发了全体迈皋桥29中教师的工作热情。
“过一种热血沸腾的生活”,23日上午,邵泽斌教授的这句话给学校老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两位校领导的陪同下,邵教授先参观了学校校园,夸道:“学校非常美观。”他说学校楼群、教室、各功能室、各处景观都应有在学校主文化背景下的独创命名。
随后,他以《校园文化建设的辐射力、聚集力和牵引力》为题,引导教师从校园文化建构的价值、校园文化建构的形态、校园文化建构的功能、校园文化建构的组成四个方面思考学校的文化建设。并就“皋”与“桥”的关系,提出了桥文化构想:亲与健、健与智、灵与格。又从初中教育的特点,提醒教师要存童心、展童趣、品童味。
邵教授的讲座,引发了教师的积极思考,他们纷纷与专家展开了现场对话。徐梦寒老师说:“邵教授,我从您的三字设计中受到启发。迈皋桥文化可以设计为“始于迈,至于皋,行于桥”。迈,就是向前走,增加方向感,动能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踏实地,行万里路。”邵教授说:“你从文字角度解读很好,但过于直白。皋:水中高地,有滋润、涵养的意思。桥,教育就是造桥的事业,是课程、家校的桥,可以好好想一想。”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深受启发,打算从地域文化——迈皋桥、第二十九中学办学理念——纯正、校园内孔子铜像——儒家文化的传承,三个维度深入思考,形成属于我们迈皋桥29中的独特校园文化。
23日下午,朱校长来到学校,首先讲述了他与梁晓燕校长从南师附中一路走来"合-分-合"的缘分,表达了如今又汇聚在二十九中这个"大家庭"的喜悦和激动。
朱校长充分肯定了学校利用暑期进行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实践思考三个方面做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的专题讲座。讲座刚一结束,同为数学老师的韩冬、叶凯帆、侯娟等老师立即请教:”朱老师,您对于备课的见解鞭辟入里,作为新教师的我想请问一下,课堂当中,拓展性问题,我们如何把握?”“我非常钦佩您创设的导入情境,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考,您是怎样做到的?”“对于整合教学,您怎么看?”朱校长说:”在教育教学中,新教师需要立足课程纲要,设计并完成好教学目标。先学会模仿,在前几年的锻炼中站稳讲台,再进行知识的延拓与加深,这样你的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我建议老师们一学期至少打磨一次公开课,更好地激发思考,从优秀的素材、资源及同伴评价中获得成长。来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对于整合教学,建议适当的上一些章统领课。”
教师的疑问与专家的智慧产生了碰撞,迸发出许多教育的火花。
Copyright 2019 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分校)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822号 苏ICP备19065248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