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戴守慧名师工作室活动报道23】共读:《<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第二章第1节03

浏览数量:0     作者: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二十九中分校)     发布时间: 2022-07-21      来源:本站

图片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作者:于素梅

教育科学出版社

图片


图片

领读人:夏婷婷

戴守慧名师工作室成员

栖霞区优秀青年教师

图片



亲爱的体育老师您好!


这里是“守慧工作室”,我是今天的领读人夏婷婷 ,本期我们共读的书籍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研究员撰写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一书。本书一共三章11小节,外加序言、前言和两篇附录,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共读本书的第二章第一节,第三方面深刻把握“四位一体”内涵:“改革目标”解析。


在本小节于素梅研究员对“四位一体”目标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首先,关于“享受乐趣”目标。


作者大家拎出《指导纲要》中的几个关键词,分别是:竞争、兴趣、志趣、乐趣。这强调充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竞争使学生乐在其中。作者认为,在这一目标中,《指导纲要》提出的8个核心词组值得进一步推敲,即“组织游戏、增加竞赛、丰富内容、鼓励自主、有效锻炼、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体验成功”,他们既体现出相对的一致性,又体现达成“享受乐趣”目标的多元性,更彰显了该目标达成的复杂性。“组织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加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运动需求;“鼓励自主”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创新意识,创造精神;“有效锻炼”为“享受乐趣”提供了保障;“掌握技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收获,逐步有乐在其中的感觉;“提高能力”重点要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自主锻炼能力和健康促进能力,让“享受乐趣”拥有根基;“体验成功”则是通过对成功的体验达到享受运动的目的。


其次,关于“增强体质”目标。


《指导纲要》提出:“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强化锻炼、增强学生体质,要加强‘勤练’,在基本运动技能的锻炼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作者认为,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加强“勤练”,只有强化了“练”,才有可能增强体质。体育课堂要保障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遵循“精讲多练”“少等多动”的原则;二是强调基本运动技能练习对各项身体素质的促进。我们一方面要处理好基本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关系,另一方面要能够针对某项身体素质的提高,合理安排基本运动技能活动方式。《指导纲要》还提出:“要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教材、课型、场地、气候等科学安排运动强度,合理设计练习密度,针对学生素质发展敏感期合理组织 学、练、赛,科学推进基本运动技能‘课课练’活动。”作者认为这些内容聚焦负荷与活动,要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就需要有一定负荷和活动方式与内容来支撑,并提高其科学化程度,课课练内容要聚焦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纲要》还提出:“要通过高质量组织课堂教学,课内外相关联开展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锻炼等,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作者认为,大课间、课外、校外体育活动最好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联,体现体育课程一体化。


再次,关于“健全人格”目标。


《指导纲要》提出:“通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人品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认为《指导纲要》中之所以强调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因为这不仅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人品质的关键。《指导纲要》还提出:“全面把握体育的‘育体、育智、育心’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全员参与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塑造良好品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人格健全。”作者认为,育人价值方面,体育学科不局限于“育体”,不可忽略其”育智、育心”价值的发挥;育人手段的优化不仅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通过“体育竞赛活动”达到“健全人格”的育人目标。   


最后,关于“锤炼意志”目标。


《指导纲要》提出:通过体育课、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不畏困难、不怕吃苦、不惧失败的意志品质。作者认为:这说明,无论是体育课上还是在训练竞赛中,都要注重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而且要有具体化设计和有针对性的实施。同时,课堂教学中的比赛活动和课外、校外参与的竞技比赛,都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勇敢坚毅等坚强意志。作为教师,除了要加强对“常赛”的认识,还需要提高创新设计、有效开展比赛的能力,有意识地在各类比赛中锤炼学生的坚强意志。


关于第二章第一节第三点的具体内容请您阅读《<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本期共读就到这里,请您继续关注后期的共读分享,老师们,再见!


 




Copyright 2019 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分校)版权所有 
crop_15578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822号  苏ICP备19065248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