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纯正迈初·教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独立思考、真实感受、母语训练——王行升名师工作室组织七八年级师生观看周国平教授线上讲座

浏览数量:28     作者: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二十九中分校)     发布时间: 2022-09-28      来源:本站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及写作能力,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就语文学科自身特点而言,自然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本月23日下午1时开始,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教授为青少年准备了开学第一课——《孩子在语文课上究竟要学什么》,我校王行升名师工作室组织七八年级全体师生一起在线聆听了周国平教授的讲座,七年级学生在报告厅集中观看,八年级学生在各自教室由语文老师组织观看。周教授讲座结束以后,聆听者均表示收获满满,对语文课的两种使命,如何阅读,怎样写作等有了全新的理解,工作室主持人王行升老师要求,教师要结合个人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撰写听后心得,学生写出本次的听后感作为本周的微写作内容。



周国平教授认为语文课有两种使命,一是要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和感受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语文课来实现;其二要对学生进行母语进行训练,周教授说:“母语是有根的,她是民族的象征,爱母语就是爱国。”


听说读写是学好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就学生在阅读中“读什么”“怎么读”两个重要的问题,周教授认为:学生要读我国古典的诗文,在内容上还要涉及到历史、文学、哲学方面。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兴趣,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来到拓展自觉的课外阅读,坚持阅读,自然就提升了个人的阅读水平。周教授说自己有55篇文章被搬用到试卷上,作为中高考的阅读分析题。但在理解上,周教授结合自己的一篇文章《对标准答案说“不”》,他认为在文章的理解上,每个人都有一个角度,要动用自己的积累去理解文章,不要刻意贴上语法的标签,否则会阻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共鸣”与“唤醒”。

 周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他从自己对写作的认识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写什么”上,周教授认为,写文章就要写真实感受和独立思考的东西,不要写“假大空”的东西,否则会扼杀学生的感受力和思考力;在“怎么写”上,周教授认为,要要做到三个方面,其一要诚实,要写出个人感受和思考的东西;其二要准确地表达自己思考独特的句子,而不是语言漂亮的句子,虽然在平时要积累好词佳句,但不能成为方法和风气;其三是要刺激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表达上要力求简洁。

 讲座最后,周教授就个人的写作经历和体验语重心长地说;“写作的素材要靠平时的积累,功夫是在课外而非课内,同时还要养成写日记和随笔的良好习惯,把想法随时记下来,把场景记下来,再写上自己的感受。”

周教授这节课,真是干货满满,他结合个人的阅读体会和写作经验,给我们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指导课。是的,阅读就是对母语最好的学习,学好母语,就是爱国;写作应有作者独立的思考,要写出个人真实的感受,写作“从来都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 



Copyright 2019 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分校)版权所有 
crop_15578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822号  苏ICP备19065248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