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8 作者: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二十九中分校) 发布时间: 2022-12-17 来源:本站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作者:于素梅
教育科学出版社
领读人:廖春莉
戴守慧名师工作室成员
亲爱的体育老师您好!
这里是“守慧工作室”,我是今天的领读人廖春莉,本期我们共读的书籍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研究员撰写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一书。本书一共三章11小节,外加序言、前言和两篇附录,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共读本书的第三章第二节《指导纲要》政策要点的落实。本小节一共有十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将分4次读完,今天我们共读三、四、五三个方面内容。
第三方面的内容为;“教会、勤练、常赛”及其落实。作者指出,“教会、勤练、常赛”的方向性尤为明确。作者带领我们梳理了《指导纲要》的全文,指明《指导纲要》在“指导思想”“改革内容”“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过程”“师资保障”“督导评价”等内容中6次强调“教会、勤练、常赛”可见其重要程度。我们要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把握它的内涵与要求并逐渐使其走向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站在综合育人、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高度,在体育课程一体化思路的引导下去实践。
作者还明确,“教会、勤练、常赛”的操作性要精准把握。作者在这里又一次以设问的方式告诉我们 “教会”是理解、掌握和能用的综合体现,“教会”从程度上说要达到能用,而不是简单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对于“勤练”在质的控制上应体现精准性、适宜性和安全性。在量的控制上,时间上要保证课内外各1小时;“常赛”要天天赛、周周赛、人人赛,既要有课堂活动式式教学比赛,也要有课外竞争式正规比赛。
本节的第四个方面为“学、练、赛”及其落实。
首先“学、练、赛”各自具有独特功能与要求。作者指出“学”的结果应该是能够达到理解、掌握、会用,其独特的功能就在于丰富知识、提升技能、掌握方法,让学习者经历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从不能到能的过程。“练”即练习,是亲自体验、反复操作、熟能生巧的过程。其独特功能在于通过练习能学会技术、掌握技能、提升能力。“赛”是通过竞争来比输赢、比输赢、比快慢等.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比”在比中了解学习结果,在比中培养竞争意识,在比中形成优良品格等。
其次,落实“学、练、赛”要精准把握综合效益。
体育教学改革聚焦质量提升的抓手就是“学、练、赛”。通过“学、练、赛”各种活动的创新、完善等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在落实的过程中,要把握灵活性,关注时效性,重视创新性,避免形式化。“学、练、赛”之间呈递进关系,三者共同作用于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学是基础与前提,练是提高与保障,赛是检验与强化。同时,也要抓住时机穿插评价,形成学、练、赛、评一体化新样态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本节的第五个方面为“体育选项走班制”及其落实。
作者认为“体育选项走班制”关键在于选与走。要贯彻落实好“体育选项走班制”,需要我们明确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选项问题,一个是走班问题。就选项而言,作者告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学校可开的,二是教师能教的,三是学生爱学的。就走班而言,走班的班级数量依据学校场地器材条件和教师数量而定。
作者还强调“体育选项走班制”重点把握时效性。时效性的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学生通过走班制学校,对该项运动项目产生浓厚兴趣,运动技能得到提高;二是教师通过组织走班制教学,对体育教学的热情更高,专业得到发展,师生关系更融洽;三是体育课堂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在落实“体育选项走班制”时效性时我们要做到 “一校多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运动需求;在开展选项走班的第一个月,允许学生调整项目;还要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培训,提高体育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
关于本节的具体内容请您阅读《<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一书,本期共读就到这里,请您继续关注后期的共读分享,老师们,再见!
Copyright 2019 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分校)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822号 苏ICP备19065248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